專家解讀十七大報告十大關鍵詞 |
發布日期:2017-08-28 |
來源:浙江臺州高速公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瀏覽次數:4266 次 |
|
專家解讀十七大報告十大關鍵詞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十七大報告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 專家解讀:黨中央之所以如此強調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是因為當今國際環境發生了重大而深刻的變化,國內改革發展也到了一個新的階段,現代化建設事業呈現出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加上改革開放也進行了近30年的時間,一些需要作出回答的重大問題不容回避。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取得的最可寶貴的探索成就。因此,明確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乃至中國向何處去等重大問題,對于統一全黨的思想,進而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更好地深化改革開放,意義十分重大。 二、改革開放 十七大報告摘要: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 專家解讀:改革開放是我們黨在領導探索社會主義向何處去的實踐中形成的,就其對中國人民和中國社會主義的前途命運構成的意義來說,的確是一場新的偉大革命。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改革開放的實踐中找到了社會主義的生機和活力所在,找到了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路徑所在,找到了中華民族重新走向世界走向振興更加自信的光明坦途。但是,事業愈是偉大,就愈是挑戰重重。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改革開放的實踐提出了一系列需要重新回答的重大問題,迫切需要我們結合新的實際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政治智慧給予科學解答。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的提出,就是對深化改革開放作出的科學回答。 三、科學發展觀 十七大報告摘要: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專家解讀:科學發展觀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逼”出來的,是對中國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向何處去的系統回答。就其實踐淵源來說,它是對我們黨領導探索社會主義建設歷史進程的科學總結;就其思想淵源來說,它是對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的創造性運用;就其科學內涵來說,它是從回答發展問題入手,對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全局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就其精神實質來說,它是要實現各項事業又好又快地發展,既是對現代化建設前途命運的深思熟慮,又能夠彰顯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活力;就其重大意義來說,它在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意義上,體現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因而與其一脈相承。 四、四位一體 十七大報告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專家解讀:這正是我們黨對于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化的重要標志。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我們由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兩位一體,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和文化建設的三位一體,再到今天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的四位一體,始終與我國生產力水平的大發展、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相伴隨。 五、和諧 十七大報告摘要: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是內在統一的。沒有科學發展就沒有社會和諧,沒有社會和諧也難以實現科學發展。 專家解讀:和諧思想深藏于中華文明的寶庫之中,體現了我們的民族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提出,有其重要的歷史背景和具體要求,與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的根本要求完全一致。這一重大戰略思想與科學發展觀的提出相伴隨,又有著特別重大的意義,體現出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目標和重大特征。 六、民生 十七大報告摘要:社會建設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 專家解讀:民心民意不可違。這是歷史的必然。實踐社會主義的本質和開辟社會主義道路更加光明的前景,需要時刻對人民群眾的所想所需予以高度關切。既要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高效率,又要注意促進社會的公平和正義,人民群眾才能由衷地感受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在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民生問題格外突出的時代條件下,注重解決民生問題,是黨決意保持和發展先進性的重要體現。 七、和平協議 十七大報告摘要:臺灣任何政黨,只要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我們都愿意同他們交流對話、協商談判,什么問題都可以談。我們鄭重呼吁,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框架,開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新局面。 專家解讀:這一論述體現了我們黨在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問題上的真誠意愿和務實態度,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高度歷史責任感。 八、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十七大報告摘要: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 專家解讀:文化的大發展和大繁榮是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和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有其重要的理論和實踐背景。提出“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新形勢下我們黨對于全面推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的戰略思考。 九、懲治腐敗 十七大報告摘要:堅決懲治和有效預防腐敗,關系人心向背和黨的生死存亡,是黨必須始終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堅決查處違紀違法案件,對任何腐敗分子,都必須依法嚴懲,決不姑息! 專家解讀:腐敗是我們黨保持和發展先進性的根本要求。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領導反腐敗斗爭取得的成效,深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贊賞。十七大報告科學總結了改革開放特別是近五年來反腐敗斗爭理論和實踐的成果,形成了更加系統的工作思路和理論要求,意義十分重大。 十、生態文明 十七大報告摘要: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可再生能源比重顯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 專家解讀:最近這些年來,生態環境保護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也帶來了一些環境問題,如環境污染問題、環境破壞問題等,這導致了人與自然的不和諧,所以,國家這些年來開始提倡科學發展觀,提倡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等。而十七大胡總書記的報告中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的理念,將生態建設放到了文明的高度,這是一個創舉,說明我國對生態建設的認識越來越深入,也越來越重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