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錢包和鑰匙
如果你出門,不想要帶太大件、太累贅的行李,那你會帶哪些堪稱輕便的東西?
我的答案是:手機、錢包和鑰匙。
帶手機是因為,不論是在何時何地,我都有我需要找的人和需要找我的人。帶錢包是因為,經濟基礎,不可或缺。帶鑰匙是因為,不管走多遠,我總要回家。帶這三樣東西是因為,它們真的輕便到可以拽在手心里就出門。 現在,能最少負擔地拽在手心里的東西真的不多。
同樣的問題,換個方式,這樣提出——人的一生,值得追求的東西各式各樣、豐富多彩,越華麗就越難觸及,平凡人有平凡人的苦處,沒有超能力也沒有奇跡地打拼,很多東西仍然不是想要就有的,所以取舍很重要。那些華麗麗的東西能得到最好,算是錦上添花,得不到也不代表你不夠努力。如果讓你選,最基本、最需要的去追求,那么,你的答案是什么?
我的答案:一些我需要也需要我的人,一點錢,一個可以回的家。其實,也就是——“手機”、“錢包”和“鑰匙”。
先說說“手機”。這些年,大多數時候,都是一個人在外面。于是乎,手機,也成了一種不可或缺。我的手機從來不關機(當然,坐飛機和意外沒電這種特殊情況除外),我甚至覺得有時候關手機會顯得很自私,因為有時候,即便能確定自己不需要去聯系別人,但是無法確認別人需不需要聯系我,想著父母兄弟或是朋友同事,仍然無法關機。人不可能真正孤獨的,只要被需要就不可能孤獨。在一本書上看到,作者說他的一個朋友有一個習慣,就是很少接電話。有一天,作者質問他,他這樣回答——我不想做那種一個電話就能找到的人,一個人必須要有承受找不到別人的能力。或許他有他的道理,但恕我無法認同。就算我這輩子都接不到什么重要電話,我也不想錯過“萬一”的那一個父母兄弟朋友的“重要”電話。當然,我也很感謝,在我有需要的時候,只要一個電話,就能為我趕來的人。這些我需要的和需要我的人,在我漫長的人生中給了我無數的溫暖,感謝我的他們、她們!
再說說“錢包”。自古到今,很多關于它的說法、見解和故事,比比皆是。必須承認的一點是,我們需要它,這是肯定的,不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嘛,不是“有錢能使鬼推磨”嘛,所以我們不可能真正做到視其如糞土的。但是,我想說的是,我們真的沒有那么需要它。有人告訴我說,用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算問題。關鍵是有些問題,花多少錢也解決不了啊。所以,才有這么多人失眠抑郁,惶惶不可終日啊。人越成長,煩心事越多的時候,這個道理就越凸顯。有一段時間,大概有大半年吧,我的臉上過敏,各種過敏。過敏的日子,真的很難熬,尤其是在臉上。那段時間,我是能不見人就不見人,我怕一出門就把人嚇著。可是這樣也就罷了,問題是,各種求醫問藥,各種各種,跑了好多地方,見了好多經介紹的名醫,最終都不見好。我以為這已經不是單純的挫折,是災難,是災難啊。所以到最后,我的生日愿望都變成——神啊,我把我所有的積蓄都給你,讓我的過敏快點好吧。所以,有點錢,在解決溫飽之外,還能有些結余,這樣是最好的。再多也不是嫌多,如果能錦上添花,當然歡迎了。但,可怕的是,有人汲汲營營一輩子,以為自己為的就是,賺錢。那樣的話,就顯得悲涼了。
最后說說“鑰匙”。不管走多遠,總要回家的。這是我以為的鑰匙的內涵。記得我的父輩們的那個時代,流行將所有鑰匙用鑰匙扣串起來然后掛在腰間。走路的時候,會發出叮叮當當的聲音。可能這樣的做法,已經退出我們現在的審美習慣了。但是,想到那個時候,人們把鑰匙掛在腰間,出外勞作之后,一伸手,就能夠著鑰匙,打開家門,或是給自己倒一杯水大口大口的喝起來,或是忙忙碌碌地開始張羅一頓飯。想起來的時候,有一種單純的美好,感覺那樣才叫“日子”,也叫回歸。現在,市面上,有賣各種款式的鑰匙扣、鑰匙包,款式各異,有PU的,有真皮的,有貴的,有便宜的,我們把鑰匙串起來,裝飾起來,拿手上,放包里。不論我們去到哪里,我們隨時都在觸手可及的地方,存著一種信仰,它叫——回家。
親愛的朋友,你的手機、錢包和鑰匙,都在了嗎?
陳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