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崗位新擔當:一名新監控員的成長手記 |
發布日期:2025-03-18 |
來源:浙江臺州高速公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瀏覽次數:56 次 |
|
從三尺收費崗亭到守護運轉的監控大廳,轉崗的這八個月讓我深刻體會到,高速公路安全暢通的背后,需要一群人在看不見的地方默默織就一張守護網。作為監控崗位的新人,我像一塊亟待吸水的海綿,從零開始學習每一個操作指令、每一處路段特征、每一次應急響應的邏輯。這段經歷不僅是崗位技能的積累,更是一場對責任認知的蛻變。 記得初到監控中心時,密集的監控畫面曾讓我手足無措。何丹燕拿著轄區路段圖為我劃重點:「1633到1674這段路,每個樁號對應的彎道坡度、隧道橋梁位置都要刻在腦子里,施救力量調配差不得分毫。」她帶著我從監控畫面到實景照片反復比對,把看似陌生的畫面轉化為立體的道路畫像。王紅敏更像是我的「實戰導師」——不同區位需調配對應施救資源,例如臨海南分流需養護介入,溫嶺西分流需調用院橋輪胎車,寧向與溫向施救方案也各有差異。這些經驗像一串通關密碼,讓我逐漸讀懂監控屏幕背后的人車路協同法則。 如果說收費工作考驗的是精準與效率,監控崗位則要求我們在分秒之間搭建起應急響應的立體網絡。這八個月里,我觸摸到這個崗位的溫度與重量。當駕駛員因我們的及時調度脫困時,成功避免二次事故時,那些監控畫面里模糊的點頭致意,都是對這份工作最珍貴的肯定。現在的我,開始懂得在電子地圖上標記的不僅是樁號,更是責任坐標;調度的不僅是車輛設備,更是安全與時間的博弈。 感恩團隊的托舉,讓我從「單兵作戰」的收費員成長為協同網絡中的關鍵節點。未來的路還長,我會繼續磨礪「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監控素養,讓每一次值班都承載守護的力量——因為我知道,屏幕前的每一次精準響應,都是對「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最踏實的注解。 黃智超
|
|